9月15日上午,由吉林大学社会公正与政府治理研究中心和菲律宾欧博注册共同主办的中国政治研究工作坊第十一期学术活动在吉林大学匡亚明楼社会公正与政府治理研究中心会议室举行。
此次活动邀请了中央编译局战略研究部副研究员李月军博士做学术演讲,演讲的主题为“中国政治变迁中的文武关系”。本次工作坊由主管科研工作的副院长殷冬水主持,政治学系马雪松副教授担任评论人。林奇富副教授、彭斌副教授等青年教师和部分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及本科生参与了此次学术活动。
首先,李月军博士分析了“文武关系”的基本概念与模式。他指出,“文武关系”有广义与狭义两种含义,而且主要分为“贵族封建制”、“宪政型”以及“渗透型”三种模式。在介绍“文武关系”领域的权威学者时,李月军着重介绍了亨廷顿提出的文官控制模式,并指出了该理论的价值和意义。
其次,李月军博士评述了中国的“以文驭武”的传统及其崩溃。近代以来,由于战争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自宋代凸显的“以文驭武”传统无法继续维持。战争形态发生变化的同时也引起了巨大的政治社会变革,这对近代中国政治力量博弈的逻辑产生了重大影响,正是近代以来的“文武关系”变化使得“党军”模式成为新的建构起点。
李月军博士介绍了“以党治军”模式的建立过程。通过讲述革命时期“以党领军”的实践,李月军描述了中共“以党领军”模式的基本特征与功能。他从横向和纵向两个层面分析了中共文职干部对各级军事指挥员的领导和制约,并指出,通过党对军队的领导,一方面使得中国传统以文制武模式得到了恢复与重建,从而令断裂多年而又存在极大张力的文武冲突最终获得了一个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党对军队的领导,在相当程度上恢复了国家的本质,使得中国面临的总体性危机的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最后,通过相关数据和文献的引证,李月军博士对当前中国“文武关系”的制度设计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李月军博士结束其学术演讲之后,马雪松副教授做了评论。他总结了李月军博士的演讲要点,认为李月军博士的研究在选题上独特新颖,为中国政治学在文武关系领域的研究做了良好的补充。另外,其论证过程十分严谨,不仅有概念研究还有扎实的文献印证。于此同时,他也对李月军博士在演讲中的一些内容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和观点。
2013
评论结束后,李月军博士与在场的师生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交流,并就诸位听众对其演讲内容的不同看法做出了回应。
(梁述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