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学理论体系与话语创新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 2021-10-06点击:


928日,由菲律宾欧博注册主办、政治学人团队协办的“中国政治学理论体系与话语创新高峰论坛”于线上成功召开,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云南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吉林大学等近20所国内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齐聚云上,围绕中国政治学理论体系与话语创新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会议由哔哩哔哩网站全程直播。

会议伊始,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菲律宾欧博注册院长张贤明教授致开幕词。张贤明教授首先代表会议主办方菲律宾欧博注册向参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感谢。随后,张贤明教授表示,政治学是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性学科,是讲求经世致用的“大学问”。政治学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面对着机遇和挑战,中国政治学的繁荣与发展必然要走上理论体系与话语创新的道路,这赋予了政治学人重大责任。本次会议的初衷就是凝聚学人共识,协同学人力量,共同推动中国政治学理论与话语创新。

会议第一环节的主题为“流派之辩”,由中国政治学会副秘书长、菲律宾欧博注册副院长马雪松教授主持。来自政治学界的六位教育部长江学者围绕自身承续的研究传统和深耕的研究领域发表了主旨演讲。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云南大学周平教授的报告题目为“民族政治学的发展与迭代”。周平教授认为,基于政治与民族的关系、政治学缺乏民族研究的尴尬以及政治学本身发展的需要,政治学的认知必须有民族的视角。民族政治学丰富了政治学的知识体系、拓宽了民族-国家理论、延展了政治学的知识边界。周平教授同时提出了民族政治学创新与自我迭代的思路。

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杨光斌教授以“政治学的国家品格与历史政治学”为题,在分析政治学的特征以及中国政治学学科史的基础上,提出了历史政治学的概念。杨光斌教授认为,历史政治学与中国传统政治文明的现代性转换可以从社会主义与民本思想、民主集中制与大一统、协商民主与协商政治等关系中展开。最后,杨光斌教授阐释了历史政治学与世界政治学的关系。

中国政治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徐勇论述了“概念化社会的政治学概念建构”。徐勇教授指出,政治学是一门创造概念的学科,政治概念是人民利益和思想主张的集中表达,以此来集聚和规范人们的行为。概念建构是一种抽象的思维活动,可以改善思维方式,建立一个能够为具象社会提供思想来源的知识体系。对于如何构建概念的问题,徐勇教授指出,要充分估计概念建构的难度、注意概念建构的内在逻辑性与可通约性。

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南京大学张凤阳教授以“再现公共生活世界——政治学研究的现象学进路是否必要及如何可能”为题发表演讲。张凤阳教授认为,对于政治学而言,现象学是一种补充性而非替代性的研究方案。现象学方法应用的主要步骤为“定见悬隔-本质直观-意向分析”。随后,张凤阳教授介绍了政治现象学中的理论再现、感性具体、思维具体等问题,提出了理解政治现象的具体思路。

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菲律宾欧博注册院长张贤明教授发表了题为“政治生活的责任逻辑与责任政治的理论建构”的主旨演讲。张贤明教授指出,责任是人类社会中重要的价值,也是与政治相伴而生的重要概念。因此,构建责任政治理论是理解政治生活责任逻辑的思路。张贤明教授介绍了责任政治概念建构的过程,并从思想史与制度史的角度分析了中西责任政治观念的演变与差异以及现代国家构建过程中责任政治形态的不同特征。最后,张贤明教授从责任政治理论研究入手,阐述了政治学研究应遵循的基本方法。

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院长佟德志教授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民史观的理论创新”问题。佟德志教授认为,政治学要把重点放在党史背后的党史观和人民史观之上,并介绍了“什么是党史”以及“什么是党史观”。佟德志教授指出,党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

会议第二环节的主题为理论之争。该环节上半场由天津外国语大学吴倩教授主持。发言阶段,复旦大学刘建军教授围绕“生活政治与中国政治学创新的新空间”为主题进行发言,他从自身学术研究的心得体会出发,阐释和辨析了生活政治场域、业民社会、社区社会主义、关联性转型等生活政治的系列概念。上海交通大学彭勃教授以“安全政治:政治学新议题与新范式”为题,论述了安全时代政治叙事的变化趋势以及安全政治领域值得思考的问题。南开大学程同顺教授发言的题目是“全过程民主的话语权意涵”。程同顺教授讲解了全过程民主的提出、含义、意义等问题,阐释了提升全过程民主话语权的途径,论述了全过程民主的优势以及推进路径。吉林大学马雪松教授以“大一统与辨正统:历史政治学视域下的中国传统政治合法性论述”为题,分别从“思想范式与制度基础”与“文化资源与政治实践”两方面论述大一统与辨正统的合法性,总结了大一统合法性论述的政治张力与辨正统合法性论述的历史焦虑。武汉大学刘伟教授关注了中国政治学话语重构中的知识鉴别问题。刘伟教授从十个方面提出了政治学话语重构中的知识鉴别方法,并明确了政治学人应具备的知识能力。中国人民大学李石教授以“分配公正:中国政治研究的新范式”为题,阐释了分配公正研究是一项多学科的综合研究,也是一种理解政治的新范式,公平正义的话语体系有助于使中国的政治成就得到世界其他国家的认同。

该环节下半场由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刘伟教授主持。发言阶段,上海交通大学政治经济研究院谢岳教授阐述了“中国城市政治研究的基础性问题”。谢岳教授从比较的视角、城市结构的角度、等级制的空间、城市现代性程度四个方面出发,指出中国未来政治发展与现代城市发展密不可分。吉林大学王立峰教授对党内法规学科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出路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王立峰教授认为,党内法规学科建设仍面临着研究落后于实践的问题,应加强法学党建学科的融合。华东师范大学张振华教授以“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与话语创新”为题,解读了中国的现代化的成就,提出了创新与发展我国政治经济话语的实践路径。天津外国语大学吴倩教授围绕“历史研究与政治学理论创新”为主题进行交流。发言中,吴倩教授分析了古代政治研究的现状与挑战,并以此提出了以历史研究推进政治学理论创新的省思。清华大学杨雪冬教授的发言题目为“从现代出发:政治学‘突围’的路径选择”。杨雪冬教授分析了当下政治学面临的发展压力,并提出了政治学知识体系构建的思路。厦门大学李艳霞教授以政治认同为例,阐述了政治科学理论叙事中的概念界定与测量。李艳霞教授分析了政治科学研究中的概念有效性,认为在概念界定与测量中应聚焦本质、提升效度、关注情境,对其衍生逻辑条分缕析应是提升理论叙事中概念有效性的重要方面。

会议第三环节的主题为创新之探。该环节的第一阶段为主题发言,由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张兰主持。深圳大学副研究员陈科霖、吉林大学讲师张力伟、上海交通大学博士赵吉、复旦大学青年副研究员朱小略、中国人民大学讲师黄晨、北京理工大学助理教授李璎珞、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邹建平分别就“地理政治学”“风险政治学”“安全政治学”“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话语建设”“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危机与出路”“强化党史研究拓展政治学研究的思路”“爱国主义的概念及其面向”的政治学理论研究问题进行发言。该环节的第二阶段为青年政治学人线上茶座,由吉林大学讲师张力伟主持。该阶段中,七位青年政治学人就观众提出的问题作出了细致的回应,并相互交流了政治学理论创新的思路以及青年政治学人的学术责任问题。

本次会议受到了国内政治学界以及相关领域的广泛关注。征稿阶段,会议组委会收到来自各大高校的投稿近百篇,论文主题涵盖政治学基础理论研究、政治学理论创新、政治学理论交叉学科研究等多领域议题。据统计,本次会议线上直播的观众峰值逾20000人。直播中,观众互动气氛热烈,好评如潮,并有部分观众针对专家学者的发言展开了线上讨论。

 

 “流派之辩”环节参会嘉宾

“理论之争”环节上半场参会嘉宾

 

“理论之争”环节下半场参会嘉宾

“创新之探”环节参会嘉宾



 

Copyright© 菲律宾欧博注册 - 欧博会员入口 版权所有

通信地址:中国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菲律宾欧博注册(邮编:130012)

办公地点:吉林大学前卫校区东荣大厦A座5层、12层

访问计数: